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柏拉圖主義



柏拉圖主義
Platonism

體現柏拉圖主要思想的任何哲學,特別是把抽象形式視為比物質更基本。雖然古代有柏拉圖「不成文學說」的傳統,但是當時和後來柏拉圖主義卻主要以對話為依據。其特色是對人生的本質給予特別的關注--始終是倫理的,經常是宗教的,有時也是政治的,其基礎是相信不變的永恆事實(柏拉圖式形式),他們脫離感官所感知的變動世界而獨立存在。正是由於相信絕對價值根植於一個永恆的世界,才使柏拉圖主義與柏拉圖的前輩和後繼者區分開來,也使它不同於後來受闡發之種種哲學。



政治哲學
political philosophy

哲學的一支,用來分析國家和其相關概念,如政治義務、法律、社會司法以及憲法等。依照西方觀點,政治哲學的第一個主要產物是柏拉圖提出的共和制。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是對政治制度的經驗化的詳細研究。羅馬的傳統被西塞羅波利比奧斯用來作為最好的例證。聖奧古斯丁的《天主之城》開基督教政治思想之先河,托馬斯‧阿奎那又進一步發展了這一思想。馬基維利對自然進行研究,並限制政治的力量。霍布斯的《利維坦》(1651)提出了以現代形式呈現的行政義務的問題。霍布斯之後,又有斯賓諾莎洛克盧梭提出了社會契約論。該理論遭到休姆黑格爾的否認,後者的《法哲學原理》(1821)成為19世紀政治思想的基礎。黑格爾對私有財產的捍衛遭到馬克思的批判。彌爾發展了邊沁提出的關於法律和行政機構的功利主義理論,指出這兩者應與獲得個人自由的要求相吻合。新近研究工作的特點是將馬克思主義者和傳統意義上的自由思想家相區分,但在各傳統間還存在著很多差異。



實證主義
positivism

任何局限於經驗資料、拒斥先驗知識的或形上學的思辨、強調科學成就的哲學體系。實證主義同經驗主義實用主義邏輯實證論有緊密關係。從狹義上來講,此詞指孔德的哲學,他認為人的思想必然要經過一個神學的階段上升到一個形上學的階段,然後再上升到一個積極或科學的階段。他認為儘管天啟宗教已經衰敗,宗教衝動卻依然倖存,他構想出一種人的崇拜,包括教會、曆法和教階制度。



實學 (1701~1800)
Practical Learning School (1701~1800)

亦作Silhak
18世紀朝鮮興起的一個思想流派,致力於實際的管理國家的途徑。實學派反對新儒學,尤其反對它的形式主義和繁文縟禮。實學派中有不少人提出改革社會和發展農業的主張。該學派的傑出人物有李瀷(1681~1763)和朴趾源(1737~1805)。李瀷主要論述土地改革以及消除階級障礙。朴趾源則提倡發展商業和技術。自19世紀晚期西方文化輸入朝鮮後,實學派對推動朝鮮實現現代化的浪潮作出了貢獻。



實用主義
pragmatism

首次由皮爾斯詹姆斯的學說形成的哲學系統,後來被杜威傳承和改造。實用主義者強調知識作為一種適應和控制現實的工具的實用功能。實用主義與經驗主義都強調經驗對於先驗知識的優先性。當真理在傳統上用一致性(參閱coherentism)或相通性被解釋時,實用主義認為真理是在查證的過程中被發現的。實用主義將觀念作為行動的工具和計畫。同現實形像的概念相對的是,實用主義強調觀念的實用功能:認為觀念是可能的行為的暗示和預期,是一個已知行為的結果的假設或預言,是現實世界中組織行為的方法而不是其複製品。



原質與原人
prakriti and purusha

印度哲學、自然和靈魂學派數論用語。原質在萌芽狀態是自然材料,是永恆和無法臆測的。當它同靈魂或自我(purusha)接觸時,開始一個多階段的演化過程,直到成為現實的世界。在數論學派看來,只有原質是活動的,自我則是被束縛在物質性當中並且毫無作為,只能觀察和體驗。自我在認識到其徹底的不同性後從原質中脫離出來,與物質世界毫無關聯。



過程哲學 (1901~2000)
process philosophy (1901~2000)

20世紀西方哲學的一個學派,它強調經驗現實中的生成、變化和新奇事物等要素,反對傳統西方哲學對存在、永久性和一致性的重視。包括自然世界和人類世界在內的現實在這一觀點中是來自(或產生於)過去並前進到新的未來裡的,所以舊的靜止空間概念因常常忽略人所經驗的宇宙中的現世和新穎這兩個方面而無法瞭解它。過程哲學最首要的貢獻者是柏格森懷德海



畢達哥拉斯主義 (西元前525)
Pythagoreanism (525B.C.)
哲學流派,可能是由畢達哥拉斯創立於西元前525年。原本是旨在改革社會道德的一種宗教兄弟會或同盟,會友發誓恪守嚴格的忠誠和保密。這一同盟與奧費主義教團有很多相似之處,後者試圖通過儀式和節欲來淨化信徒的靈魂,從而逃脫「生死輪迴」。畢達哥拉斯主義聲稱現實的最深層是數學的,哲學可以用於靈魂的淨化,靈魂可以昇華至與神合而為一,還稱某些符號具有神祕的意義。它是西方思想體系中第一個宣揚素食主義的重要學派。該學派在西元4世紀中葉消亡。



理性主義
rationalism

一種哲學觀點,認為推理是知識的主要源泉和檢驗標準。理性主義長久以來一直與經驗主義對立,後者的學說認為一切知識最終來源於感知經驗,並由經驗檢驗。與這一學說相對立,理性主義者堅持認為理性有超越感知範圍,把握具有確定性和普遍性的真理的能力。為了強調「自然法則」的存在,理性主義者反對主張奧秘知識的各種體系,不管它是來自神秘的經驗、啟示,或是來自直覺。理性主義與各種非理性主義也是對立的,非理性主義往往在損害理性的情況下強調生物性、感情或是意志、無意識,或是存在。



表象論
representationalism

一種知識論。它斷言,頭腦所感知的只是外部物質物件的精神表像,而不是物件本身。於是,人類知識的有效性就受到質疑,因為需要證明這樣的影像是真實反映了外部物件的。這種學說現在仍存在於某些哲學圈子中,其根源是笛卡兒主義洛克休姆經驗主義以及康德觀念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