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彌爾的方法



彌爾的方法
Mill's methods

彌爾在他的《邏輯學體系》(System of Logic, 1843)所區辨出來的五種實驗推論的方法。假設有個人,對於在一組特定的條件下,對於決定,什麼因素在引起特定的結果(稱為結果E)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有興趣。一致性的方法告訴我們,要去尋找,出現在所有結果E發生的情況下的因素。差異性的方法告訴我們,要去尋找某些在結果E發生的情況下的因素,以及當結果E並未發生的另一個相似情況下所欠缺的某些因素。一致性與差異性的聯合方法,結合前兩種方法。殘餘(residues)的方法應用在,當結果E的部分,可藉指涉已知的因素加以解釋;這個方法並告訴我們,將「殘餘」歸之於其餘當結果E發生的條件。相伴變項的方法,則是運用在當結果E能夠以不同的程度出現時;如果我們確認一個因素F,諸如氣溫,它的變項與結果E的變項,如尺寸,有正相關或負相關的關係。而後我們能夠指出因素F在因果上與結果E相關連。



心靈哲學
mind, philosophy of

哲學的分支,研究心靈之性質與其各種呈現,包括意向(intentionality)、知覺(sensation)與感官知覺(sense perception)、感覺(feeling)、情感、夢、個性與人格的特徵、無意識、意志、思想、記憶和信念。心靈哲學以其強調對概念的分析與澄清,異於對心靈進行的、以經驗為依據的研究(舉例來說,包括心理學、生物學、生理學、社會學與人類學)



心身問題
mind-body problem

心靈與身體之關係的形上學問題。這個現代的問題根植於笛卡兒的思想中,他賦予二元論一個古典的公式化的闡述。即使在笛卡兒當時,他的身心交感論遭受許多批評。霍布斯主張,除了運動中的物質之外,別無一物存在,也沒有所謂的心靈的實體,只有物質的實體。某一種唯物主義也受到笛卡兒的論敵伽桑狄(Pierre Gassendi, 1592~1655)的支持。斯賓諾莎則斷定有單一的實體,其中心靈和物質都是屬性;他的理論又稱為心身平行主義(psycho-physical parallelism)其他近來受到許多討論的觀點是中樞狀態唯物論(central-state materialism),又稱為同一論和雙面相理論



一元論
monism

在形上學中,主張世界基本上是單一實體,或只包含一種實體的學說。一元論站在二元論和多元論的對立面上。一元論的範例包括唯物主義、泛神論以及形上學的唯心主義。



自然主義謬誤
naturalistic fallacy

視「善」(或任何相等的詞語)彷彿它是自然屬性的名稱的謬誤。1903年,摩爾在他的《倫理學原理》(Principia Ethica)一書中提出他的「問題待解的論證」(open-question argument),對抗他所謂的自然主義謬誤,其目的在於證明,「善」是個簡單的、無可分析的性質名稱,它無法以世界上某些自然的性質加以界定,無論它是彌爾所言的「使人感到快樂」,或斯賓塞所言的「高度發展」。因為摩爾的論證應用在任何以其他事物來界定善的嘗試,包括超自然者,如「上帝所願」,因此「自然主義謬誤」一詞並不貼切。問題待解的論證使得任何對善提出的定義都陷入疑難。(舉例來說,「善的意思是使人感到快樂」就變成「是否每一件使人感到快樂的事就是善?」)摩爾的要點是,如果問題是有意義的,則提議的定義就是不正確的,因為如果定義是正確的,則問題將是沒有意義。


沒有留言: